今年以来,示范区工业企业生产经营有序推进,经济延续上年发展态势,经济运行情况整体向好,部分行业和重点企业拉动作用明显,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主要指标位居前列。2023年,示范区各项工业经济指标位居全市前列,产值、用电等各项指标趋势匹配。从产值看,1-12月,示范区规上工业总产值累计实现154.44亿元,同比增长17.5%,增速较上月提高0.7个百分点;12月当月规上工业总产值实现16.53亿元,环比增长0.7%,同比增长23.7%,当月同比增速较上月提高9.9个百分点。从增加值看,1-12月,示范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7%,增速较上月提高0.6个百分点。从反馈数来看,今年以来,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一直位列各板块第一,全年示范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7.9个百分点。从今年下半年来看,主要指标的领先趋势逐步收窄,4月份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超过全市平均水平23.1个百分点,11月份已逐月收窄至7.5个百分点,12月份又扩大至7.9个百分点。从工业用电看,根据供电公司数据反馈,1-12月,规上用电累计完成47435万千瓦时,同比增长18.1%,当月工业用电量完成3551万千瓦时,同比增长4.2%;全部工业用电累计完成62204万千瓦时,累计同比增长18.4%,当月工业用电量完成5004万千瓦时,同比增长5%。从工业效益看,1-12月,全区规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实现139.26亿元,同比增长10.2%,增速教上月提高1.7个百分点;累计利润总额为2.6亿元,扭转了上年利润总额为负的态势。从行业看,全区26个工业行业大类中,16个行业利润总额实现正增长,增长面61.5%,较上月回落3.9个百分点。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示范区当前高新技术产业共40家,1-12月,40家高新技术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69.6亿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45.07%。战略性新兴产业共31家,比2022年底新增10家,2023年度入库10家规上工业企业中再新增5家战新企业。
重点企业拉动明显。一是存量企业提质增效。今年以来,示范区高端装备临港产业园内企业逐步建成投产,园区重点发展船舶及海工装备、轨道交通装备等重进重出、船进船出临港制造产业,行业拉动作用显著,2023年12月,通用设备制造业当月实现工业总产值3.78亿元,增量达到1.03亿元,行业占规上工业比重为22.9%,同比增长37.2%,拉动当月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提升7.7个百分点;二是增量企业拉动明显。今年下半年示范区累计月度入库5家工业企业,分别是中铁十四局、钦实佳美、新凯奇、荣进电子和中宸纺织,5家企业累计净增工业总产值5.83亿元,拉动规上工业总产值提高4.4个百分点,当月完成工业总产值0.85亿元,拉动当月规上工业总产值提高6.4个百分点;三是龙头企业贡献突出。2023年,全区规上工业企业中累计产值前20的企业产值同比增长29.0%,高于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速11.5个百分点(产值占比62.5%),增长贡献率达94.2%,其中海大生物、长风新能源、东禾特种设备、东力新能源等重点企业均实现两位数及以上增长,是全区经济持续平稳增长的主力军。
同时,我们需要看到全区工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工业增长基础仍需加固,全区规模以上工业26个大类行业中,17个行业产值正增长,行业增长面仅为65.4%。120家规上工业企业中,70家企业实现产值正增长,增长面仅为58.3%。传统制造业受市场行情波动影响较为明显,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金属制品、纺织服装服饰等行业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分别下降12.0%、13.9%、12.2%。
2024年,示范区工业经济仍是全区经济增长的主引擎,拉动GDP增长作用明显。一方面要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如海工装备、新材料、现代纺织等,保障工业经济稳健增长。同时,重点关注大企业和新入规企业等重点企业,如长风新能源、恒光新材料、中铁十四局、钦实佳美等,采取有力措施确保重点企业稳产增效,提升经济拉动作用。另一方面,持续落实落细各项惠企助企政策,继续从政策、税收优惠等方面支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如博尚工业、沪申钛白、彦盛机械,利用科技赋能,引导企业新品研发和推广,导入优质资源,开辟和拓宽新市场,不断提升企业智能制造能力、产品竞争力,培育发展新动能新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