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湾示范区2016年重点工作目标
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通州湾将坚持围绕国家、省、市对通州湾的定位要求,按照开放开发、创新开发、统筹开发、集约开发、可持续开发的原则,深入实施陆海互动、江海联动,以提升优势、扩大开放为抓手,推进港口、产业、城市一体化发展,统筹建设好“五个基地”,更好发挥江海联动示范作用。
(一)建设大宗商品贸易(物流)基地,加快通州湾深水港集群开发。重点推进已建港口科学运营,启动深水航道、码头建设前期工作。加快构筑多式联运体系,推进平海路快速化改造、通州湾疏港铁路、海启高速及疏港公路连接线和高等级内河航道建设。加快建设通州湾江海联动国际物流中心,开展国家一类开放口岸和南通综合保税港区申报工作,加快建设通州湾—东盟大宗商品贸易中心、长三角煤炭集散交易中心等一批特色物流贸易市场。
(二)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打造以重型制造、智能装备、海工装备、航空制造、汽车制造、新型建筑材料为重点的制造业集聚高地。着实重点央企、深圳国企、重要外企合作发展,确保全年引进落户50个以上优质制造产业项目。主动服务上海产业调整和经济转型发展,结合通州湾港口资源优势,加快建设沪苏合作园区,积极导入上海产业的外溢优势项目,力争引进优质外资企业不少于5家。深入推进与“一带一路”和长江中上游沿线的产业联动,引领广范围、深层次的产业合作,重点建设江苏国际制造业合作区,打造东盟(通州湾)经济合作中心、中英产业合作示范区、中非海洋经济合作示范区、中欧国际制造业产业园等国际化产业合作平台,力争各平台建设初具形象。加快实现华电综合能源、飞和汽车制造、英格低效翼船等龙头型项目建成投产,推进中航爱飞客镇、中商智慧总部基地、中欧建材产业园等一批重点产业综合体一期建成运营。
(三)建设产业科技创新创业基地,建成高效配置创新资源、培育创新能力、转化创新成果的先导区。积极策应上海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按照江苏省建设产业科技创新中心要求,积极寻求与深圳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合作,借鉴深圳湾产业创新创业园区模式,打造通州湾产业科技创新创业基地,建立智能装备、精密制造、海洋生物等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创业平台。加快建设通州湾科教城,建成高端产业人才培育、科技创新技术转移、产业孵化的高层次载体和平台。建立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围绕通州湾产业发展需要,力争全年引进100名创新创业领军人才。
(四)建设东中西文化交流基地,塑造中外汇通、东西交融、特色鲜明的海湾新城文化内涵。注重放大通州湾开放门户的现实优势,立足更高层次推动江海联动开发,深入挖掘“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沿线城市文化底蕴,以民族文化交流为主线带动地方特色产品、民俗特色商品走向世界。加快建设长江流域民俗文化、东盟特色文化以及欧美建筑风情文化展示基地。重点推进华人博物馆文化产业园、长江流域少数民族文化村、东盟特色商品展销中心、特色国际风情小镇等特色文化展示平台建设,力争展现很好形象。
(五)建设国际健康休闲基地,打造生态海湾、花园城市区域品牌。按照“生态休闲城、美丽通州湾”城市总体定位,加快建设开放、绿色、生态、智慧、宜居、和谐的江苏第一海湾生态新城。重点推进国际健康养生中心建设和中海湾生态景观开发进程,初步建成长岛生态湿地公园、国学公园、健康养生公园等生态绿地,推进温泉疗养中心、特色诊疗中心以及观光农渔业集聚区开发建设,提升通州湾海洋旅游度假的吸引力和影响了,力争全年到通州湾游客数超6—8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