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要闻速递

示范区奋力建设江苏海洋强省战略新增长极

发布时间:2024-06-11 09:17:13 来源:通州湾江海联动开发示范区
字号:[大][中][小] 打印

江苏新一轮高质量发展,向海图强是关键增量。近日,江苏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工作会议在南通召开,扎实推进海洋强省建设。作为南黄海之滨上的一颗“璀璨明珠”,通州湾示范区是南通向海图强的开发前沿,既有出江入海的通道优势,也有紧邻上海的窗口优势,还有多重国家战略叠加优势。2022年《上海大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赋予通州湾上海北向沿海发展廊道上的“战略功能节点”定位。

今年一季度,通州湾示范区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9%、高于南通1.8个百分点。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0.3%,增幅南通第一。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8.2%,增幅南通第一。

推进江苏海洋强省建设,要强化枢纽海港、海洋城市两大支撑,完善沿海港口功能布局,凸显海洋城市特色。

江港强、海港弱的交通短板是困扰江苏多年的问题。建设优良的深水港是通州湾的立区之本和核心竞争力所在,有望弥补江苏核心港口缺失的短板。2022年1月,交通运输部和江苏省人民政府联合批复《南通港总体规划(2035年)》,通州湾主体港区规划岸线37.3公里,可建设116个20万吨级及以下各类泊位。

当前,通州湾新出海口主港区首座码头、也是南通建港以来等级最高的深水码头——南通港通州湾港区三港池1#-3#码头施工任务已接近尾声。该工程水工结构按照20万吨级设计建造,可满足1艘20万吨级和2艘5万吨级散货船同时停靠要求,设计年通过能力2810万吨,可更好满足周边临港产业大宗运输需求,有力完善通州湾新出海口港口功能布局。

通州湾还有着江海联运的独特优势。去年,通州湾港区河海交界水域获交通运输部海事局批复同意,成为江苏首个、全国第二个获批的河海交界水域相当A级航区。

5月28日,首艘装载钢材的内河船经由东灶港闸顺利靠泊通州湾三夹沙西港池华腾码头。与通过沿海水域经长江口至长江相比,在航程上可以节省约68%。且内河直达水水接卸模式与内河转运区中转模式相比,减少一次装卸和一次驳运,运输成本可节省约30%。

内河到港口、铁路到货场、公路通码头、港口通大洋,四通八达的交通极大降低了要素流成本,为长江经济带企业出海开辟新通道。

推进江苏海洋强省建设,要聚焦海洋科技、海洋产业两个关键,统筹临海近海资源利用和深海远洋开发,因地制宜发展海洋新质生产力。

临港型高端装备制造业,是现代化海洋产业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湾区型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通州湾示范区早在开发建设之初就启动三夹沙的围垦作业,并规划建设高端装备临港产业园,岸线总长9.4公里,可建设37个5万吨级及以下临港产业配套泊位,泊位后方就是临港产业用地。“这种前港区、后厂区的规划布局,可以使大块头的产品直接运输出海,这样的资源,放眼整个长三角都不多见,成为临港产业招大引强的最大优势。”通州湾示范区招商负责人说。

十亿级、百亿级重大产业项目纷纷在此抢滩落户,岸线资源优势正变为产业集聚胜势。据统计,目前,产业园已签约落户包括央企、上市公司、行业头部企业在内的22个重特大项目,总投资394.9亿元,涵盖船舶及海工装备、新能源装备、轨道交通装备、光伏玻璃及组件、金属新材料等大进大出、船进船出的临港型制造产业领域,全部达产后预计年产值约500亿元,在向海图强的赛道上形成更多海洋元素鲜明的新质生产力。

盾构机被誉为工程机械之王,是穿江越海实施特大断面隧道施工不可或缺的“国之重器”。今年上半年,在通州湾示范区中国铁建大盾构基地,已累计有10台盾构机出厂,年产值25.5亿元。“我们的产品都是巨无霸,通过海运,可以低成本、更安全地运往全国各地乃至海外市场。”中铁十四局集团装备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李东升说。

今年1-3月,通州湾示范区船舶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拉动规上工业产值增长9个百分点。眼下,中铁四局通州湾智能制造生产基地项目、蓝水海工及风电装备制造项目、华达高性能金属装饰板生产项目、景通装备制造项目、海洋特种船舶研发制造及海上风电运维服务项目等一批重大项目都在铆足劲地建设中。

推进江苏海洋强省建设,要突出对外开放、区域联动双轮驱动,纵深推进南北产业协作、创新协同,建设先进优质生产要素聚集地。

近年来,通州湾示范区围绕“五园一城一基地”空间布局,主动参与谋划共建长江口产业创新协同区,打造通州湾石化双循环基地,规划建设海湾地区国家(中东)原油离岸基地、通州湾大宗商品储运基地,通过“基地+拓展区”“总部+协同中心”“飞地孵化”“离岸创新”等模式深化跨区域合作,助力全市打造上海大都市圈“1+8”北向支点,成为上海国际化大都市功能疏解、策应上海大都市圈建设的重要配套区。

当前,总投资近500亿元的中石油蓝海新材料项目即将开工,一期利用沿海炼化项目的乙烷、液化气等轻烃资源,布局高端特色新材料项目。到2035年,形成汽车轻量化材料、特种橡胶及弹性体、高端聚烯烃、工程塑料等特色产品集群。并适时启动炼化一体化等原料配套项目,加快建成具备国际竞争能力、产品高端、结构合理、绿色低碳的江苏沿海千亿级绿色石化新材料产业集群。

为积极融入长江口产业创新协同区,通州湾示范区主动策应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全面加强与上海、苏南等地重点园区对接合作,围绕海工装备、石化新材料、现代纺织等主导产业,努力构建“上海苏南研发、通州湾制造”链条。今年3月6日,通州湾示范区(上海)长江口产业创新协同合作交流会成功举办,上海及周边地区企业家代表、行业专家、通州湾籍在沪精英等百余位嘉宾齐聚,总投资约160亿元的15个项目集中签约落户示范区。

此外,与上海临港科创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南通市天使母基金、东久新宜集团共同组建总规模2亿元的南通临港东久先进科技股权投资基金,近三年与在沪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11项,占所有产学研项目合作的21%。

示范区党工委书记陆忠华表示,今后,示范区将全力以赴抓实项目、培优产业、做大总量,以一个个活力迸发的“新增长点”为南通勇挑大梁贡献更多增量份额,助力江苏沿海高质量发展。